编者(作者)注:字太多超限了但刹不住车(可是当时我并没有在特*拉上面嚼着*迈写啊~),所以,毫无疑问,嗯,落选了。大写的F**K!
算是我的首部长篇作文,将就着读吧,丢人现眼。要素过多。文中涉及内容请勿模仿。
书目编号:AF02【自出版科幻】 | 字数:3500字
第一章 土地告急

公元2119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这天的主题是——地球可用土地资源即将用尽。
一辆飞行校车从广袤的非洲大草原上飞过。三个坐在窗边的少年向窗外望着狮子们在草丛中追捕猎物,老师在身后讲解着发生在这片远古大陆上的故事。
“由于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逐渐增强和可持续发展的体现,一个世纪间,这篇陆地的生态与科技共同发展。生物多样性迅速回升,出于对稀有物种的保护,人类建立的自然保护区占用了大片土地。但这同时造成了人们的空间相对缩小,住房资源紧缺,不过人们不愿再去为了自己的私欲而去破坏生态。”马三儿同学,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如果我们移居到其他星球上呢?老师,以我们现在的房屋和生物技术,类地行星里面挑一个改造一下应该不难吧?”
老师沉默了片刻,明显,他是被问住了。但随团录课的记者却将这一切通过9G通讯技术直播到了电视里。
此后人们对于跨行星移民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各国也派出科学家专项研究此项目,联合国成立了“行星建筑师组织”(Planet Building Architects Organization,PBAO.),在对于太阳系其余三颗类地行星的研究中,火星由于其自转周期和转轴倾角接近于地球,是目前最适合人类进行近距离移民的星球。
第二章 遥望火星

在前辈们所研究的基础上,随着人们对火星的遥感探测和更加频繁的发射火星车,经过无数次的计算,确定了火星的安全性:可以登陆。
坐在观测室中心的,是那个曾经提出要登陆火星的小屁孩儿,胸牌上写着:PBAO-火星住宅计划 总监 马主任。
“老杨!你得到什么数据了没有?”马主任仅用四根手指笨拙地敲着键盘,咔哒声不断响起,对着旁边的助手杨轩轩不拘小节地说到。
“老马,应该可以了吧,我们只要先建立临时居住区,再进行科学研究并改造,计划持续五代人,用时一百年。”“我宣布,从明天开始,‘火星住宅’计划正式启动!”随着全球40亿人民不断的欢呼声,百余颗运载火箭按照制定的计划陆续升上天空,飞往未来的家园。
第三章 登陆

火箭搭载着二十吨燃料和足够三百个人使用的物料资源和再生系统。火箭群先以7.9千米每秒的速度冲出大气层,绕近地轨道两圈并加速到超过13千米每秒,火箭挣脱了地球引力的怀抱,开始按螺旋形轨道接近火星。经历了三个月的飞行,全部人员安全着陆火星塔尔西斯高原,纷纷迈出了各自的一小步。人们望着眼前的奥林匹斯山和高原下的地平线,着实被宇宙的壮观所吸引,直到轩轩给了主任一嘴巴,他才醒悟过来,“大家别急着发动态了!先搭建临时住所啊!不然今天晚餐喝火山灰儿啊?干呐!干就完了!”
火星上接近赤道的地方,出现了一个白色的穹顶建筑。那是人类在外星球的第一个临时住所。人们称之为“火山之舟”。
第四章 开工

火星的生物圈和气压与地球截然不同,冒昧地建房子是肯定不靠谱的。能做的只有先改变生态,至少要将生态先改造到能让耗子生活,才能让人生存。离开了家,虽然9G通话可以实现极低延迟的千分之五光年距离传输,但人们一直觉得,这真的不如看着老婆孩子躺在热炕头儿上面那样惬意。周围是近乎无限深的荒原,上下是无限高的虚空。三百余号人们面临着死亡般的空虚,身上肩负着人们更美好的未来,都为这次工程捏了把汗。
人们开始改造这颗星球上的大气压。气压是适合生物生存的基础,气压太低,你的肠子会从嘴里被抽出来,气压太高,你会被压成钻石甚至黑洞。
“马哥,我刚刚用无人机检测到了有颗彗星绕过小行星带向我们飞来,直径30km,如果让其坠落,可能会引发地震或火山爆发,但能增加气压,慎重考虑一下吧。”说这段话的是李翔子,马三儿的发小儿。现任PBAO的工业部门主管,一个开无人机开出事业的小子。
“你终于没有之前赌巴萨时那么莽了,老李。我去问问老杨意见。”
“根据人造震波反馈来看,火星有着与地球类似的内部圈层结构,铁矿占了全部矿产的百分之三十,地下有少量的天然矿洞,存贮着大量高压液态甲烷,足足有五万吨!主要分布在我们脚下的另一面。我觉得让它撞一下有可能是个突破口,能加快地球化进程。”
“老杨,你考虑到火山和地震了吗?如果这块石头疙瘩真砸咱这,会不会把火星给废了?”
“停停停,你小时候吃的冰棍是石头做的吗?满脑子都是石头,你个老化石!”老杨开玩笑道。“这个据老李反馈的数据,上面主要由固态HCl、一氧化碳、冰、干冰和氨、氮气,还有一些二氧化硅。”
“欸欸欸我知道,甲烷的组成是CH4,马哥,咱一起上初三时候学的,我们的资源仓有10万吨固态氧气,最开始把液氧压缩到固态氧,体积会缩小一半,如果拿出2.5万吨来换取二氧化碳和水,可能是最快的方法。而剩下的7.5万吨氧,足够我们三百号人再干20年的。”
经过了300多号人与地球连线了一天一夜的策划,(准确来说是火星日),并借助中国的“神威·地球之光”第IX代超算计算和地球科学家们的决定,引导彗星以23°倾斜角撞击“火星之舟”的另一面,撞击后,火星的大气层会包含20%的CO2,55%的CH4,15%的CO,2%的H2O,剩下的8%就是氩气、氨气、氯化氢气体和灰尘。
这正是接近于地球原始大气的气体含量比。彗星被安排的明明白白。
撞击过后,大气中弥漫着高浓度的尘埃,撞击导致气压上升了25000帕,距离地球海平面的气压值还差7万帕。尘埃由于气压较高,仅用了三个火星月就退去了。现在,火星充满了温室气体,气温在逐步上升。而彗星砸的坑,也成了一片浅海。
“现在的问题是,要让这些甲烷烧掉,变成水和二氧化碳,然后进行物种的人工投放啊!”老李说的话,完全不像一个技校出来的小混混。
“不,如果你贸然点火,行星会整体爆燃,气压和水是有了,恐怕‘火星之舟’就被碾碎了……”
翔子从衣兜里抽出一根中华烟,擦动火石,在一束火星的迸发之中,火机内部的甲烷液体顺着棉丝的引导被点燃,发出黯淡的火苗。香烟冒着红光,一束烟雾在几乎为零的气流中四处弥散。
马三儿凝视着烟头,陷入了沉思。要知道他在地球上可是非常忌讳吸烟的。因为香烟诱发肺癌,痛苦的夺走了最疼爱他的姥爷。如今他却对这极污秽之物感起兴趣来,真是让太阳西升东落了。
思考了许久,他对着翔子说了些什么,貌似人们都没听清。
按照马三儿的计划,先利用火星地表的氧化铁和空气中的一氧化碳,通过吸收空气中的甲烷和带来的氧气提供高温并施加高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然后将铁打成若干高度为一米,长宽为40厘米的巨型“打火机”,和地球上的打火机恰恰相反,这种打火机是在利用内部储存的氧化剂与火星大气中的甲烷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在火星的表面均匀投放并点燃,计划用两年的时间,将火星地表变为连续但不规则的海洋。
第五章 黎明

数月间,一架无人机载着十个“打火机”从穹顶的天窗中飞了出去。为安全起见,第一个“打火机”决定在彗星坑的岸上被投放。翔子操控的无人机稳稳地停在地表上,机械臂从机身的中央伸出,缓缓拨动出氧阀并触发火花塞,喷口燃起了微弱的火焰。当阀门开到最大值时,“火机”以全力喷出火舌,氧气与天然气进行着剧烈的反应,四周却是如积水般空明。
两年后,火星。
寂静的夜晚,最后一台“火机”喷出了最后一个氧原子,火星的大气已经大部分转变为二氧化碳。
火星的地表已经覆盖了60%的淡水海洋。马三儿这波团队也该结束工作,回家休息了。取而代之的是带有物种的另一波新人。他们带来了准备作为实验对象的动植物,新人们还带来了新鲜的水果。马三儿见了这些水果,不顾形象的抓了一把塞进嘴里,嗯,真香!是咱们中国的大自然味道!我想家了!人们看到这里,纷纷流下热泪,看着这篇荒芜之地在自己的手中变为沧海桑田,并最终建设成为一个新家园。
交接仪式在“火星之舟”内部与地球指挥中心通话进行。联合国总指挥部向建设者们发来贺电,庆祝人们取得的丰功伟绩。全球的人们看到火星的现状,欢呼声响彻宇宙,当然喊得最响亮的一定是房地产开发商。特先生摇摆着手臂,扭动着胖实的身材,与支持者们一同庆祝这心潮澎湃的时刻:“我终于可以把雷普大厦建在另一个星球上啦!没有人比我更懂火星!Make Mars Great ~ 乌拉!”
满载着老一辈火星探索者的二十余枚火箭缓缓离开火星,向着初升的太阳,飞上了回家的路。
第六章 未来

2159年5月14日 凌晨1:14。
三个中年人盘腿坐在阳台上,感受着夏夜的微风,月光柔和的洒在一桌小菜上,一架望远镜静立在一旁。
“马哥你手艺真的越来越好了,我从初中开始吃你做的菜就觉得比当时别人做的好吃,现在还是这么6,变的是岁月,不变的是手艺啊!”比马三儿早两个月出生的翔子边吃边说。
“回想当年,我们的童年是多么的快乐,当时的电脑性能不足现在的百分之一,可现在,我们的思维也不局限于这些玩物丧志的游戏了。”
“是啊老马,当时一起上高中时拥有一块“2080TI”显卡是我的梦想,而现在我只想拥有一颗小行星,看着地球上的人们,那是多么满足,就算待腻了还可以花几千块钱火箭票回来住。”老杨这个喜欢神话的科学家双手合十,期待着自己现在的梦想能马上成真。
望远镜的另一头,一个布满绿色植物并有海洋覆盖的生命行星在黑暗中缓缓移动。
火星上,数以千计的科学家正在加速着地球化的建设,不出五年,这里将利用人类最新的原子级建筑技术,房屋林立,并最终建设成为人类的第二家园。
【完】

作于2019年6月5日
改于2022年6月6日,有改动